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黃玉琴、周彥呈、吳忠宏 (2013) 釣客人格特質、知覺風險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第六卷 第一期 1-22
內容
頁碼
內容
文獻
頁碼
根據東北角磯釣客冒險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受訪者有冒險刺激的動機,35.4%的受訪者認為在東北角從事磯釣會造成肢體上的傷害、及約有14%的受訪者喜歡挑戰具高危險性的磯釣場(王正平,2003a),由此可知,追求刺激冒險乃部份釣客從事釣魚活動之目的,而刺激尋求是一種人類潛在的內在性格,屬於與
生俱來的特性,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見的人格特質(trait)
3
根據東北角磯釣客冒險行為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受訪者有冒險刺激的動機,35.4%的受訪者認為在東北角從事磯釣會造成肢體上的傷害、以及約有14%的受訪者喜歡挑戰具高危險性的磯釣場(王正平,2003a),由此可知,追求刺激冒險乃部份釣客前往磯釣的追求目的,而刺激尋求是一種人類潛在的內在性格,屬於與生俱來的特性,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見的人格特質(trait)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2
劉憲錫(2008)指出釣客對於釣魚活動的投入非常積極,常聽聞某些釣客為了釣取「目標魚」而長途跋涉,進入深山溪流或靠近危險的岸邊或搭船出海,甘冒風吹雨打日曬,準備齊全釣具裝備,欲征服魚兒上鉤,且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皆有其愛好者。可見釣魚者投入相當多的時間與努力,涉入態度非常積極。
3
劉憲錫( 2 0 0 8 )指出現今釣客對於釣魚活動的投入非常積極, 常聽聞某些釣客為了釣取「目標魚」而跋涉長途; 或入山溪或靠海邊或涉遠洋, 甘冒風吹雨打日曬, 準備齊全釣具裝備欲征服魚兒上鉤, 且社會各階層、各年齡層皆有其愛好者, 可見釣遊者投入相大多的時間與努力, 涉入態度非常積極。
山溪釣遊者釋獲行為、深度休閒特質、流暢體驗與地方依附感影響之研究(2009)
2
台灣釣場各自有其地理環境特色,同一釣場中的小範圍內,不同釣點的釣客也呈現出不同的釣魚型態,釣客們有人站得直挺挺,但有人到處移動尋找最佳位子。然而各釣點風浪大小不同、場地濕滑程度及坡度等危險性均有所差異,但釣客並不是一致地進駐於風浪較小、地勢平坦且乾燥的釣點,反而是平均散落於一釣場的各處。令研究者不禁好奇:是否釣客對風險的知覺所有不同?偏好在較危險處釣魚的釣客,是不是具有獨特的人格特質,驅使其前往?
4
東北角許多釣場各自有其地理環境特色,釣客或站或坐,有人站得直挺挺有人到處移動尋找最佳位子,即使一釣場中的小範圍內,不同釣點的釣客也呈現出不同的釣魚型態。然而各釣點風浪大小不同、地面濕滑程度及坡度等危險性均有所差異,奇怪的是釣客並不是一致地進駐於風浪較小、地勢平坦且乾燥的釣點,反而是平均散落於一釣場的各處。令研究者不禁好奇:是不是大家對危險的認知所有不同呢?偏好在較危險處釣魚的釣客,是不是具有喜好追求冒險刺激的個性,驅使其前往呢?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3
Costa McCrae (1992)將人格定義為個人內部相當持久的特質、特徵或性格,並顯示個人行為的一致性。
4
CostaMcCrae(1992)認為人格是指一個人內部相當持久的特質、性格或特徵,使得這個人的行為顯示前後的一致性。
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園長團隊領導能力之研究(2008)
24
Burger (2004)對於人格下了統一的定義,人格為個人內部與外在行為表現,為源自個體內一致的行為模式與內在歷程;此定義包含了兩個部份:一部份為一致的行為模式通常稱之為個別差異,重點在於人格是穩定且一致的;另一部份為內在歷程包含了所有情緒、動機與認知等,發生在深層,但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與感受(林宗鴻譯,2006)
4
Burger 則定義人格(personality)為「源自個體內一致的行為模式與內在歷程」。包括二個部份,一是一致的行為模式,重點在於人格是穩定而一致的( consistent );另一是個人內在歷程,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 interpersonal ),內在歷程包含了所有的情緒、動機與認知等發生在深層,卻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與感受(林宗鴻譯,2003)。
內部稽核人員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成就動機為中介變項(2006)
14
特質是指我們在環境中,對刺激的穩定、持久的反應方式(Schultz & Schultz, 1997)
4
Schultz1994)認為特質是指在我們的環境中,對刺激的穩定、持久的反應方式。
影響研發人員創新因素之研究以台虹科技公司為研究個案(2008)
9
另一方面,人格特質對於休閒活動體驗中所獲得的愉悅感以及專注吸收程度也有所差異。SchillBeyler Sharp (1993)以自我毀滅人格探討對於休閒活動的經驗,其結果指出人格的不同,對於休閒活動中所體驗到的愉悅感以及享樂性也有所不同
WildKuiken Schopflocher (1995)運用Eysenck人格理論以及Costa  McCrae 的開放性特質探討休閒體驗的專注吸收程度,其結果指出內外向性、神經質以及心理症人格特質的不同,對於休閒活動中的專注吸收程度也有所不同,且專注吸收程度與開放性特質高度相關。
5
另一方面,人格特質對於休閒活動體驗中所獲得的愉悅感以及專注吸收程度也有所差異。SchillBeyler Sharp (1993)以自我毀滅人格探討對於休閒活動的經驗,其結果指出人格的不同,對於休閒活動中所體驗到的愉悅感以及享樂性也有所不同
WildKuiken Schopflocher (1995)運用Eysenck人格理論以及Costa & McCrae 的開放性特質探討休閒體驗的專注吸收程度,其結果指出內外向性、神經質以及心理症人格特質的不同,對於休閒活動中的專注吸收程度也有所不同,且專注吸收程度與開放性特質高度相關。
人格特質、藝術態度對故宮博物院遊客體驗之影響(2009)
33
在國內外休閒相關文獻中,很多研究針對遊憩區所潛在之危險及相關經營管理策略進行探討(Bentley & Page, 2001; Bentley, Page, & Larid, 2001; Bentley, 2001; Cooley, 2000; Tangen-Foster & Dawson,. 1999),但僅有少數研究探討遊客對遊憩環境之知覺風險(Brannan et al, 1992; Jones & Ellis, 1996; Priest, 1992; Priest & Carpenter, 1993; Schuett, 1993)。目前尚未有特定的調查內容和尺度來衡量遊客的知覺風險,主要原因是遊客對危險的認知會因所參與活動及環境而有所差異。
6
在國內外之休閒相關文獻當中,許多研究針對遊憩區所潛在之危險及相關之經營管理策略進行探討(Bentley & Page, 2001;Bentley, Page, & Laird, 2001; Bentley et al., 2001; Cooley, 2000;Tangen-Foster & Dawson, 1999; Vredenburgh & Cohen, 1995 ),但僅有少數研究探討遊客對遊憩環境之知覺風險(Brannan et al., 1992; Jones & Ellis, 1996;Priest, 1992; Priest & Carpenter, 1993; Schuett, 1993)。目前並沒有特定的調查內容和尺度來度量遊客的知覺風險,主要的原因是遊客對危險的認知會因所參與活動及環境而有所差異。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27
Cheron Ritchie (1982) 首先將知覺風險的概念延伸至休閒研究領域,他們認為遊客對遊憩活動的風險認知是由財務、功能、身體、心理、社會、時間及滿意度等七項風險所組成,並透過因素分析將風險歸納為功能及心理兩構面,功能構面意指遊客潛在活動參與過程中無法表現好,以及可能發生之身體受傷;而心理構面是指遊客害怕無法達成個人及社會標準、不滿意體驗所造成之挫折感以及時間和金錢上之浪費。
6
Cheron Ritchie1982)認為遊客對遊憩活動的風險認知是由財務、功能、肢體、心理、社會、時間及滿意度等七項風險所組成,並透過因素分析將風險歸納為心理及功能兩個構面,心理構面是指遊客害怕無法達成個人及社會標準、不滿意體驗所造成之挫折感以及時間及金錢上之浪費;而功能構面則意指遊客潛在活動參與過程中無法表現好,以及可能發生之肢體受傷。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27
Schuett (1993)以肢體的(physical)、社會的(social)、財產的(financial)及心理的(psychological )等四個構面來調查急流泛舟者之知覺風險,結果顯示知覺風險可預測冒險者之持久涉入程度,泛舟者的知覺風險愈高者,其所獲得的效益也會越為顯著。王正平、朱笠瑄(2003)於探討攀岩涉入程度與知覺風險之關係中發現,攀岩涉入程度與社會性風險無顯著的相關性,而與身體風險及設備風險呈正相關,顯示攀岩者隨著對活動的涉入增加,在身體傷害風險或發生設備失誤風險之危險性會隨之增高,然而財務風險、滿意度風險、心理風險及時間風險與涉入程度呈負相關。
6
Schuett (1993)以肢體的(physical)、社會的(social)、財產的(financial)及心理的(psychological )等四個構面來調查急流泛舟者之知覺風險,結果顯示知覺風險可預測冒險者之持久涉入程度;其中,急流泛舟者的知覺風險愈高者,其對急流泛舟活動之持久涉入則愈深。王正平(2003b)於探討攀岩涉入程度與知覺風險之關係中發現,攀岩涉入程度與社會性風險無顯著的相關性,而與肢體風險及設備風險呈正相關,顯示攀岩者隨著對活動的涉入增加,在肢體傷害風險或發生設備失誤風險其危險性會隨之增高,然而財務風險、滿意度風險、心理風險及時間風險與涉入程度呈負相關。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28
無王正平、朱笠瑄(2003)此篇文獻
在台灣東北磯海岸遊憩性磯釣客冒險行為研究中亦發現,受訪者同意磯釣過程中所產生之設備損耗,也認為磯釣並不影響他人對參與者之看法,但較不同意磯釣活動所可能帶來之身體傷害、時間及金錢之浪費、以及對個人形象及滿足感所產生之負面影響(王正平,2002)。
於海岸從事釣魚活動除須面臨惡劣的天候(如,強烈的季風和降雨)之外,有時更要面對許多潛在的危險(如,溼滑高聳的礁岩和巨浪)。此外,岩岸中常有多向前伸入海中的釣點,釣客在退潮時可涉水經過岩石間縫隙而到達,然而在釣客沉浸於釣魚樂之時,往往在漲潮後無法回到岸邊,或在勉強涉水行經礁岩間縫隙時被突來的海浪打落入海。再者,突然的氣候及海象變化更是釣客殺手。諸如此類,許多釣客的知覺風險來自於對該釣場釣點的認識及聽聞,對該點的風險知覺較低者,覺得該地點不危險,較易前往活動。相反地,若對該點的風險知覺較高者,覺得該地點較危險,較不容易前往從事釣魚活動。
7
在台灣東北磯海岸遊憩性磯釣客冒險行為研究中亦發現(王正平,2003a),受訪者同意磯釣過程中所產生之設備損耗,也認為磯釣並不影響他人對參與者之看法,但較不同意磯釣活動所可能帶來之肢體傷害、時間及金錢之浪費、以及對個人形象及滿足感所產生之負面影響。
於東北角海岸從事磯釣活動除須面臨惡劣的天候(如,強烈的季風和降雨)之外,有時更要面對許多潛在的危險(如,溼滑高聳的礁岩和巨浪)。此外,東北角海許岸多向前伸入海中的釣點,釣客在退潮時可涉水經過岩石間縫隙而到達,然而在釣客沉浸於釣魚樂之時,往往在漲潮後無法回到岸邊,或在勉強涉水行經礁岩間縫隙時被突來的海浪打落入海;再者,突然的氣候及海象變化更是釣客殺手。諸如此類,許多磯釣客的知覺風險來自於對該釣場釣點的認識及聽聞,對該點的風險知覺較低者,覺得該地點不危險,較易前往活動,相反地,若對該點的風險知覺較高者,覺得該地點較危險,除非其前往目的即為冒險,否則知覺風險越高的釣客,較不容易前往從事磯釣活動。
刺激尋求特性及知覺風險影響東北角磯釣客釣點選擇之研究(2006)
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